作者: 孟 欣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2-04-29 10:23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相传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期,历经演绎和蜕变分出北狮和南狮。舞狮中的狮子由彩布条制作而成,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作为北狮艺术代表的东明县舞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表演极具刚劲之力,且具有洒脱奔放、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等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4月27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赶至东明县舞狮传承研习的核心——东方武术学校,一探舞狮这一中华传统艺术瑰宝的魅力。
南北舞狮既别具一格又相互融合
谈到东明舞狮,首屈一指的要数东方武术学校培养的舞狮队。自2001年成立舞狮队以来,该校就将舞狮作为学校最具特色的课程来抓,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舞狮人才。“舞狮是一种亚洲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是人们在节庆典礼中最喜欢的表演项目之一。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兴。时至今日,舞狮仍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项目。”东方武术学校舞狮队教练员何伟告诉记者。
据何伟介绍,我国各地的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风格各异、技艺精湛的多彩局面。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些年来亦有将二者融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北方舞狮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何伟说道,“此外,从表演形式上,还有不少地方会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
“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何伟说,而所谓引狮郎,就是由一人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
东明舞狮属于我国“北狮”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刚劲有力,洒脱奔放,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在东方武术学校,记者看到,北狮的狮头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北狮表演时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礼拜、伸腰、挠、舔、擦、吃、洗、抓、叨球、坐肩,钳腰、高台前,侧滚翻,高台旋转360度,交叉平躺,拜四方,高举360度。高台造型、高台飞跃、高台互戏尾等高难度技巧。”何伟说。
“在舞狮技艺中,北狮重写实,南狮重写意。”何伟介绍道,“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狮头色彩艳丽,制作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狮头还有一只角,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
20年间输送近百名舞狮人才
“1994年东方武校创办后,于2001年3月成立东方武术学校舞狮队,2002年起走向正规,服装道具进一步完善,训练内容也由原来的民间传统方式走向了现在的国际龙狮协会的规定套路。我们的队员全部由初中生和高中生组成,相继培养输送了近百名舞狮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等学校均有咱们舞狮学生的身影。他们有着扎实的武术功底,多次代表菏泽、代表山东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何伟告诉记者。
“舞狮作为一项地域性民间艺术活动,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除了历代舞狮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表演特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也是其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何伟介绍道,随着南北舞狮的逐渐融合,该校除购进大量现代北狮道具,也采购了一批南狮道具,且在教导学生时,也分别将北狮和南狮的表演技巧悉数传授,并以此为基础推陈出新,将两者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狮形态和技艺。
“既继承传统又在舞蹈动作、伴奏音乐等方面进行创新,使舞狮队的表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舞狮队除了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大型庆典活动之外,还多次参加全国舞狮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6年4月,该校舞狮队在第六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荣获北狮自选套路冠军、北狮全能冠军。当年5月,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并从19个北狮队中脱颖而出,为山东省在本届大会中摘取了首枚金牌,使山东在舞狮项目比赛中金牌实现零的突破;2006年12月代表中国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龙狮锦标赛,荣获北狮冠军……2020年11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11月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成年组冠军、高中组冠军。
据了解,东明舞狮表演一整套动作完整演示下来要四十多分钟。其间各个动作组合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节奏要求,有快有慢,张弛有序,从而使得节目更具观赏性。例如出场时的“拜步亮相”,中场时的“夺球”“跑圆场”等动作的快、紧、急与“怕相”“美相”“懒卧”及高条案上的双狮蹬腿等动作的慢、稳、缓交替表现,形成鲜明的节奏反差,使得整个舞狮表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始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让大家看到节目所表现的狮子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示了舞狮表演的艺术魅力。
此外,东明舞狮的音乐不仅仅是铺垫、烘托性伴奏,更是近似于戏曲武场的应用,每一个亮相都要在锣鼓节奏中,根据舞狮的动作,确定用什么样的锣鼓点。如黑狮在方桌上两下探球动作,武场都停住,只小锣两声“台、台”,即把黑狮凶猛中有俏皮的性格展示了出来;而当几次欲下探叼球未得,怒而性起时,武场同时四下“匡、匡、匡、匡”,紧接着鼓键“答吧答吧答吧”将乐队“仓才仓才”节奏逐渐催快,烘托展示黑狮欲取球不得,怒而性起,急怒交加的情绪,如果不是环环相扣,黑狮在现场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音乐与舞狮的交融结合贯穿表演始终。
“舞狮也同我国很多民间艺术一样,属于广场表演艺术,讲究要有气势,有画面感,动作套路相对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大量地在舞台表演,在电视镜头前的亮相展示,使其在表演上也会相应发展变化。”何伟说,“表演套路编排更加丰富、紧凑,狮的眼神、亮相、狮球造型更加注重观赏角度,狮子的表演更加细腻、传神,表演疾缓适度、层次节奏分明,使之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何伟表示,舞狮运动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通过两人密切合作,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形达意”。舞狮表演随着人们的想象越来越理想化,造型也越来越美化、越来越夸张,古雅的大脑袋、宽阔的前额上长着一对神气的大眼睛,全身披挂着金毛,这个独特的艺术形象使人们感到既神秘又亲切,威严中蕴藏着俊秀,憨态中闪烁着智慧。狮子的形象犹如龙凤一样深入人心,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